服务热线:400-023-4899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G9九游会 > 新闻资讯

j9九游会一场旨在振兴乡村的国际对话

发布时间:2024-03-30 13:15:38

  j9九游会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农”问题相关的学术讨论、政策设计和行动实践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者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成熟思想,政策制定者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有效做法,实践行动者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因此,乡村振兴的国际比较分析有助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为此,5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北京召开“乡村建设的国别政策与国别行动”为主题的国际乡村振兴论坛,来自荷兰、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巴西,日本和韩国等7个国家,以及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大学、浙江丽水学院等国内机构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参会。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启动乡村振兴计划,这是在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举行乡村振兴的国际论坛,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在汲取国外优秀经验,学习其路径、战略及方法的同时推进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扬·杜威·范德普勒格(Jan Douwe van der Ploeg)在致辞中表示,世界各国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非常之多,要想加强农业、农村与农民的活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就必须从各国国情出发进行考虑。中国乡村振兴模式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可推广性,尤其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的经验很快会传向世界各国。

  在6日上午的的论坛中,围绕“乡村振兴:制度设计与社会机制”主题,五位学者分别论述了巴西、中国以及欧盟国家在制度性设计及安排上的相同与差异,分享可供借鉴的经验。

  巴西前农村发展部部长古伊列梅·卡塞尔(Guilherme Cassel)在题为《巴西的家庭农场与农村发展(2003-2010)》的发言中说,虽然农村发展在当下取得一定成果,但小农面临的瓶颈和障碍亟需解决。因此,巴西政府从2003年开始就在推行针对小农的公共政策j9九游会。他强调,小农经济和农业家庭需要得到鼓励和发展,以得到社会支援项目服务的同时,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国家政策。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前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发表了关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论述,他认为,我国同巴西一样,都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措施j9九游会。搞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党的重大任务,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小农户经营主体地位长期不变,另一方面这也是搞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更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需要。要想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可以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主体、产业集群、农村特色小镇、农业强镇乃至现代流通体系来带动、引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实现发展经营。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高级研究员亨克·乌斯丁(Henk Oostindie)在题为《荷兰的乡村再造:目标、机制与效益》中论述了家庭农场多功能农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农经济多功能性的定位有助于新农场机制的出现和小农经济韧性的提升,多功能性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也推进了农场范围的扩展。作为乡村发展重要机遇的家庭农场需要得到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合作社的推进也是必要的。

  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副教授皮耶卢吉·米隆(Pierluigi Milone)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高级研究员弗拉姆尼亚·文图拉(Flaminia Ventura)共同就《欧盟乡村发展政策的作用与挑战》发言,他们介绍,到2020年,欧盟的农村发展计划将在27个成员国得到落实,其核心是实现可持续的新型多功能农业。但是仍存在仅停留在观念层面的政策概念、削弱原有农场与农户关系的政策以及机制化方面的问题。要想避免上述风险和困境,必须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立足农村,吸收实地经验、完善支持系统来推进政策落地和实施效果的提升。

  其后的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措施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小农户在经营、维护粮食安全过程中的地位,必须把农民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仅有大农场和企业的地区,其农业文化是单一的,无法实现多样化发展。不论是中国、巴西、非洲还是欧洲j9九游会,农业发展的互补性意味着各国有更多可供互相借鉴的经验,只有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发展,才能共同进步。

  在以“乡村振兴:理论脉络与政策基础”为主题的论坛中,学者们共同就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发展政策、创新、生态化知识重构进行表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叶敬忠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视角》为题,展开了对乡村振兴基础理论的阐释。叶教授就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前提、基本内涵、主要布局以及基本立场进行阐述,呼唤多元视角下的整体解读,尤其农政问题的研究视角。在对乡村振兴研究进行未来展望时,他表示乡村振兴在推进理论创造力、拓展理论“试验田”和开放多种实践可能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兼职教授扬·杜威·范德普勒格(Jan Douwe van der Ploeg)在《农村发展政策能否再现小农农业?》的论述中指出,农民视角以及政府视角下双方的互动有助于分析我们现有的农村人口如何注入活力以及我们的政府如何发挥作用这两大问题。中国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动力来自当地农业人员。所以完善市场、投资以及发展空间对农民来说可以实现繁荣有活力的农业,推进可持续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教授塞尔吉奥·施奈德(Sergio Schneider)对《如何激发小农农业的创新、潜力与动力?》进行论述,认为要想帮助农民从内部实现创新,在社会层面获得更多收益,其途径就是进行相互学习为基础的创新传递以及政策创新。农民要想更好的发展j9九游会,不仅需要一个更完善的市场,也需要主义性别平等、青年融入以及社会资本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铁军在题为《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乡村振兴与在地化知识重构》的主题报告中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转型的内涵,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面对现代化陷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源以及稳态的经济社会结构,国家亟需维持对农村的高投入政策,将小农作为夯实的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与会者均强调,乡村振兴并非短期内可以实现,女性劳动力、农民自发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被调动起来,以克服现有困难和障碍,尤其将农民组织起来更容易推进问题的解决。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上。在当天的论坛中,来自基层的行动者和政策制定者就“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与行动创新”展开对话。

  杜威·霍格兰德(Douwe Hoogland)作为荷兰弗里斯兰林地保护合作社主席,以《区域自主治理的动力机制:欧洲经验》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所有的土地所有者和农民都需具备责任感,要认真开展规划,协调工作,才能确保农业平稳运作。这一经验表明自我监管是充满希望的复兴之路,它不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新知识,也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获得感,尤其是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

  分享收获CSA农场负责人、国际社会农业联盟联合主席石嫣博士以自身经历,讲述了农场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中公平贸易、信息公开透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化力量的推动都对农场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乡村内部管理、治理问题、返乡青年的日常生活等挑战。所以,小农或新农人必须以各种形式组织起来,相信光明的前景,做好应对这些危机的长期准备j9九游会。

  荷兰特威克尔基金会董事兼执行总监埃格伯特·莫韦耶(Egbert J. Mooiweer)在《农村房居:区域协同发展行动的潜力》中就当地的生态管理做了介绍。特威克尔基金会是一个家庭基金,依赖人工机器、工业发展以及合作社的发展,其目标是为了保持占地6700公顷的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地区的人们认为保护这片土地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所以都自发参与景观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高级经济师杨照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空间融合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侧重进行推进。针对城乡要素配置的不平等,她认为可以从政府监管服务角色的转变、财政金融角色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的转变、以及平台经济和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乡村以一定吸引力。

  在讨论阶段,与会者就基层实践参与成员的组织进行讨论,认为中国基层实践者以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其面临的舆论压力较大,而且乡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相对弱势,无法获得与城市均等的服务。叶敬忠教授强调,来自高校的技术支持、地方的农户知识、尊重爱护环境的价值观等都推进基层实践的进步发展。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教授总结道:“我相信行动有力量,行动者可以为小农和乡村振兴做出努力。”

咨询热线:400-023-4899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j9九游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