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899传真:400-023-4899
新形j9九游会势下“三农”新闻的时代之变
j9九游会农业新闻报道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助推器”。衢州日报《新农村》版加强主题宣传,提升“三农”报道品位;转变报道视角,增强“三农”报道活力;改进采访作风,抓好“三农”报道精品,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民助农民,将“三农”报道做深做透。
浙江省衢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作为专业涉农报,《农家报》曾经在衢州的农业发展、宣传引导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农家报》在2014年取消独立出刊,以内版的形式并入衢州日报,转为每周两个《新农村》版,一个衢州晚报《乡村味道》版。虽然,发行与出版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农业新闻报道的宗旨没有变,仍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助推器”,可以助力农业发展j9九游会、繁荣农村经济。
《农家报》创刊于1999年4月,高峰期发行量为13万份,主要阅读群是各级决策者、基层农村干部、农民,内容为农业生产、农村领域的专业性报道,这与当时的农村改革、农民渴望致富的时代背景相符,可以说,那时的报道带着“泥土味”。 但随着新农村建设、五水共治等工作的大力推进,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农民美好家园等,成为当前“三农”报道的主旋律。
今年6月10日,全国农业报协会年会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宁启文就指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质量第一”,宣传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围绕“效益优先”,宣传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增收;围绕“绿色导向”,宣传农业可持续发展;围绕“市场导向”j9九游会,宣传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围绕“改革创新”,宣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这就为《新农村》版的新闻报道找到了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着力报道衢州在城乡统筹改革进程中的新闻事件、新生事物,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创业创新和创造新生活中的故事以及乡村振兴中新产业的生态富民典型等。
以供给侧转型为主题。如《一季柑橘种出四种“创收果”》一文,柑橘种植是衢州市的特色产业,在供给侧背景下,一直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问题。为了做好引导工作,我们选择了一位拥有二十多年柑橘种植经验的老农秦宇发作为跟踪采访对象,以前他种出来的柑橘表皮坑坑洼洼。但他当起“小学生”,近到区农业局,远赴中科院,按照种植“放心果”“生态果”的法子,摸索出增收新门路,一季柑橘先收青果晒干后制成中药果,再把达不到规格的次果“梳理”制成柑普茶,接着是精品果,最后把小果剥皮后晒橘皮,这样下来亩产值可达两万元以上。记者在长达几个月的跟踪与调查走访之后,采写了一组报道j9九游会,引起了当地政府、农户的关注。
城乡统筹有了新的报道点。对小城镇、乡村变迁的报道,我们推出了《小镇故事》系列报道,关注的是衢州把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小城镇改造成美丽乡镇;《翁源梯田古法种稻“钱”“景”皆有》则是从城里人的视角出发,对乡村原味的回望和追溯,关注的是乡村的消逝和人们对于田园的向往等;《说说我的家乡美》系列则从农民的感受出发,诉说了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的乡村剧变等。
乡村振兴报道提升了宣传的效应,让报道更有品位。去年推出的以“乡村振兴衢州行”为主题的系列报道,《“长”在田里的农民讲习所》《唤醒暗夜“一片天”》等13篇报道,全方位展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要义;“生态富民看衢州”系列报道,《有机羊肥养出四季果园》《胡柚园有了“自来”肥液》等15篇报道,则从进一步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切入,挖掘一批“一村一品”典型,解剖案例,揭示农业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和农民收入的结构变化。
由《农家报》一份报刊改为地市党报上的《新农村》版,“变报为版”带来了一系列变化。首先,衢州日报上的三农报道的阅读对象更广了,一是党政机关干部群体,二是农村党员干部及一般农民,三是城市市民。另外,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创业生活,与此同时,农村也变得让城市人向往。基于此,我们要办一份“农村人爱看,城里人也爱看”的涉农版面,关注正在加快的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
让三农新闻更有乡土“味道”。“寻觅衢州乡村味道”主题活动成为2017年《新农村》版的主打系列报道,这一主题活动分两大板块,树立农民增收致富典型,寻找和推广乡村能人的好做法,剖析致富典型的先进经验,示范带动,以点到面,辐射全市,引导农民跟着干、比着干,共同走上致富路;发现并推出一批有品质、有特色的精品民宿和乡村美味,为衢州乡村休闲旅游树立新标杆、新标准,提升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活动在2017年4月26日启动之后向全市发布征集令,引起了广大网友、读者的兴趣,纷纷踊跃参与到寻觅“衢州乡村味道”活动中来,随后本版记者深入到乡镇农村、田间地头去发现农村增收致富带头人和好吃、好玩的衢州乡村味道。活动至今年1月结束,共发稿80多篇,随后市农办也举行了相关的美食节与民宿星级评比等,在全市引起了极大关注。
通过小人物来体现大主题。如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考虑到乡村振兴最终还是靠人来完成,《新农村》版把目光瞄向了村里的年轻人j9九游会。因此,《我们村的年轻人 衢州乡村人才振兴纪实》图文专栏在今年4月份推出,每一期图文展示一位年轻人的创业创新故事,如《“茶姑娘”王悦》《六春湖上的大学生“药农”》,图片真实、细节感人,很多读者点名说该栏目耐看爱看。
由过去的传达者变成沟通平台。当前,《新农村》版俨然成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平台。如现代农业和当代农民的命运是我们的关注点,也是城里与乡村读者热议的话题。这方面的选题,有“大学生当农倌”“农民种出好风景”“丰收季里的笑脸”等一系列报道。
当前,我们既要紧紧把握三农的脉动,关注农村在城乡转型期的热点问题,与农民同喜同忧;同时,又要站在理性建设的高度,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民助农民,将三农报道做深做透。
抓好报道精品,要求的是采编人员改进作风,真正走进农村。记者应深入一线,而不是点到为止,在办公室里听乡干部、村干部讲述了事;要多与农民群众交朋友,聊家常,甚至一起干农活,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捕捉到鲜活题材,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新闻。
编辑、记者建立联系点,到村到人,拉手帮扶。如针对农产品销售的问题,我们在衢州日报平台“空中菜场”上,为他们吆喝,省却了因滞销带来的损失;村里要搞活动了,则联系本报的《周末去哪儿》旅游栏目,其中,开化的溪东村举行桑葚节,通过《周末去哪儿》栏目的带动,当天上万人次涌进村里,桑葚节一炮而红,乡村旅游如今迈上新台阶。
改进文风、创新报道。新媒体时代,我们建议年轻的90后记者,创新话语体系、文本形式,注重现场报道。鼓励记者多拍图片与视频。有些田间趣事,记者还拍成了抖音,取得了不错的点击量。
练好“三农”报道“铁军”。三农报道记者工作强度大、报道难度大,下乡采访时还存在天气与道路上的安全问题。如何打造一支“铁军”,在考核上,三农报道稿要加分。另外,深化编辑记者传帮带制度,部门主任与编辑和记者结对子、传帮带,分期分批地带领年轻编辑与记者进村入户,然后在每周的编务会议上,安排编辑记者介绍“走基层”的所见所闻、心得体会,进行业务研讨,提高业务能力。
完善通讯员队伍。除了与农业部门建立通联关系,我们建立了一支集新闻报道、图片摄影的通讯员队伍。当前,《新农村》版上,图片新闻大多由一线的通讯员来提供,通过这支队伍,既解决了一些选题与互动的问题,还使版面内容更加丰富。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j9九游会、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