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23-4899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G9九游会 > 新闻资讯

j9九游会新技术 新耕地 新粮仓——从盐碱地改良发现现代农业之变

发布时间:2023-11-14 21:30:00

  j9九游会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三农 正文

  在大地的怀抱中,盐碱地的高盐含量给植物生长带来了严重挑战,也一度被贴上了“不毛之地”的标签。但盐碱地是一种生态系统,只因为缺乏合适的修复规划和应用途径,它的无限潜力才一直蕴藏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也让我们逐渐认识到,要解锁盐碱地的潜力,或许要以生态为出发点,顺应自然的节奏j9九游会,采取生态化手段,使盐碱地的治理改良变得更具韧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j9九游会。我们需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盐碱地,要让它变成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宝地。我们从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寻找食物,向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索取热量和蛋白质,探索形成了多种食物来源的开发路径和大农业格局。而就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土地将有怎么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

  、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出现“盐碱”二字,它也激发着农安县将盐碱地的地变“淡”的各项行动。

  从2021年年初开始,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采取综合施策j9九游会,实施了盐碱耕地治理试点项目,按照“良种+良肥+良法=良田”的基本法则,因地制宜地在4个乡镇选择轻、中度盐碱耕地改良,计划到2025年提升项目区盐碱耕地质量0.5个等级,使盐碱耕地的盐分含量降至小于0.3%。这一举措不仅有望改善土地质量,还将有效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

  “我们在这块地上种了150公顷玉米,今年每公顷粮食产量比4年前增加2000公斤左右。”记者跟随李彦君来到玉米地,脚下的路面一片泥泞,但临近耕种区的土地却很干爽,眼下虽然秋收早已结束,但留下的秸秆依旧证明着这里曾生长着大量的玉米。

  盐碱地改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李彦君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深松、小型机具分散种植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流转价低、村民束手无策、土地荒废这是李彦君来到这片荒地进行改良的原因j9九游会,也正是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坦诚,让他有信心在明年计划再增加30公顷左右的荒地改良面积,尽量将土地连成片以提高效率。

  兴农”是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的指导思想j9九游会,探索盐碱地修复治理及开发利用更需要科技助力。2022年,农安县盐碱地调查采样点数为849个,其中盐碱耕地847个,今年4月份农安县完成全部盐碱耕地土壤表层采样工作,盐碱地外业调查采样完成率100%。

  一次性改良、多年可持续利用,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可复制在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皓看来,通过盐碱耕地治理实现高产只是第一步,全县还有大量盐碱地,增产、增收潜力较大。

  “除了盐分高,盐碱地土壤结构也是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盐碱地团粒结构差,下雨后粉状的土壤与水结合融成一摊泥,透气性差,干了以后板结成厚的硬壳,作物难以破壳。”一年前,农安县小城子乡潘家屯村民王显要家里的地是一片低产的玉米地。盐碱地上种粮的不易,深深地印在王显要脑海里。

  农安县小城子工业园区的耐盐碱高产大豆示范田里,亩产224.78公斤的测产成绩,不仅让耐盐碱新品种东生118大豆的培育者、中科院研究员冯献忠,坚定了对这一品种耐盐高产属性的信心,也让农安县小城子乡潘家屯村民王显要挺直了腰。

  “理想的土壤,是由土壤单粒黏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由不同大小的球体组成的综合体,既有致密度也有透气性,适宜作物生长。”示范田技术员赵庆鼎说,大豆通过自身的根瘤菌吸收土壤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氨基酸,还可以吸收土壤中其他养分、水分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从而改良盐碱土地。

  刚入冬,走进农安县鹏鹞环保公司的龙王乡翁克村盐碱地改良试验田,松树被戴上白色“雪帽”,成片向日葵的枝干在雪地中隐约可见。让盐碱地变成花海林地的“神奇”就是该公司与吉林大学等多家院校合作研发出的土壤调理剂。

  “产品使用了污泥、玉米秸秆两种废弃物,再加上公司特有的菌棒,使土壤有了更好的透气性,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得到治理,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公司负责人王润说,目前,污泥经过好氧发酵后的产物可以达到每天600吨,秸秆处理可以达到每年15万吨左右。鹏鹞环保公司在农安县已经改良盐碱地30万立方米,200公顷的试验田分布在龙王乡和巴吉垒镇。

  盐碱地改良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改良方法,盐碱土的开发利用方向应与盐碱地资源的土壤特性相适应。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盐碱地改良,探索景观树种乔灌混交林和牡丹、芍药、玫瑰、郁金香等植物在盐碱地上种植的可能。

  有机质的积累、盐碱物质的淋洗、土壤生物活性的恢复、作物适应性培育、持续监测和管理盐碱地改良是一项耗时且复杂的工程,这需要农民和研究人员的持续共同努力,以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今年绿色水稻的收成让我挺意外,每公顷增收5000元左右,明年我打算多改种些水田。”农安县三岗镇永远村农民刘恩海来到自家农田,计划着未来如何增收。三岗镇以种植玉米为主,但受困于弱碱土质,产量一直没有起色。今年,不少农民像刘恩海一样,将旱田改造成水田,增施农家肥尝到了改造的“甜头”。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盐碱地治理项目将“淡化表层”创建和“熟化耕层”培育相结合,构建了改良和培肥物料一体化施用技术。同时,项目还选用了耐盐碱品种,使用微生物菌肥。为了满足水稻的需求,项目应用了智能化水稻灌溉系统。

  农安县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累计的结果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合理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并针对土壤情况进行专家会诊。

  “改良盐碱地是个慢工夫,一旦盲目增加化肥用量,作物不仅生长受限,还会降低产量。”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郭树成告诉记者,我们每200亩地采集一份土样,对每个季节的土壤变化都有详细记录和分析,涉及产量、质地、耕层厚度等16项指标。

咨询热线:400-023-4899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j9九游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