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23-4899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G9九游会 > 新闻资讯

j9九游会山东举行“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4-07 14:33:39

  j9九游会原标题:12月16日山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推进情况

  12月16日,山东举行介绍“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总经济师鲁波,省畜牧兽医局总兽医师张乃清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我们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先生,总经济师鲁波先生,省畜牧兽医局总兽医师张乃清女士介绍“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非洲猪瘟等风险挑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一是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5650万亩。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6113万亩。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9.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6%,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贯彻落实中央“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的指示要求,坚持非洲猪瘟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两手抓,生猪存栏在全国率先实现止跌企稳,自去年8月份以来连续平稳回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量达到2623万头,恢复到2017年的86%,预计明年年底恢复到常年水平。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花生产量分别占到全国9%、10%、11%、13%和16%,稳居全国前列,“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56%,高于全国5.36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高于全国近1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家庭农场达到8.28万家,农民合作社22.41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共有13.6万家,今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次。农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潍坊。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截至10月,出口额1020.9亿元,同比增长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持续深入,2019年,全省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分别达到196.3亿元和357.4亿元,多元开放的农业对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三是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75元,较2015年增长37.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2.44:1缩小到2019年的2.38:1,低于全国2.64:1的平均水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对农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创建寿光蔬菜、烟台苹果两大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5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9个,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46个,初步构建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园体系,产业融合发展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全省农村清理生活垃圾1200多万吨,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观。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一类地区农村改厕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达到30%以上,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4.7%、20.53%,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6%,农膜回收率达到89.4%,提前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目标。

  五是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99.86%的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99.75%的村(组)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完成登记赋码,99.55%村(组)完成股权证书发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j9九游会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890.4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2.3%。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确定了济南市长清区等28个县(市、区)进行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现交易额247.7亿元。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日益完善,流转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加大农业保险改革力度,2019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33.5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800多亿元,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承保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回顾“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任何事情,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重农强农行动优势;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健康有序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紧紧依靠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力量;必须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激活乡村各类资源要素,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山东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请问,山东省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布局和统筹规划,制定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等指导性意见,实施了良种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围绕“增产、提质、高效、绿色”,瞄准关键环节和“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攻关,实现多点突破。在国际上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基因,为解决小麦“癌症”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构建世界上第一个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强化了我国在瓜类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2016-2019年,全省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6项;省级奖励66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41项。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65%,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健全。组建起27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实现全省优势主导产业科研与技术服务全覆盖。全省农业领域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2个,创新创业共同体、技术创新中心6个,院士工作站32个。建立并完善了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为龙头,1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支柱,18个省级农高区为骨干,1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为基础的四级农业科技园区体系。

  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出台了加快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方案等。开发建设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智能分析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云平台,形成全省智慧农业信息资源“一张图”服务。发布农业行业大数据标准10项,认证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7家,在83个特色优势产区开展物联网试验示范,构建了24处“可视、可测、可控”的智慧海洋牧场观测网体系。

  现代种业不断壮大。坚持把种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650个,良种覆盖率超过98%,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7%以上。“济麦22”连续多年为全国第一大品种,推广面积2.7亿多亩;山农、烟农、登海等系列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茄果类、西甜瓜等设施蔬菜自主品种占比达83%,有效解决了进口替代问题。鲁西黑头羊、蝴蝶兰新品种打破了大动物品种和高端设施园艺作物品种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下一步,山东省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大省。请问“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农机化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谢谢您的提问。“十三五”以来,山东省深入贯彻习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定位,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j9九游会加快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向高端高效转变、发展趋势向“两全两高”(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推进机制向协同联合延伸、政策环境向更好更优拓展,农机化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第一,农机化发展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围绕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农机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推动农机化和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步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十三五”期间,j9九游会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7.17亿元,补贴农机73.8万台套,受益农户63万户;报废老旧机具3.8万台,受益农户3.46万户;利用8.54亿补贴资金,完成深松作业面积6500余万亩,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安全;完善了“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工作格局,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量达67个,占全国示范县数量的14.8%,居全国第一位,青岛创建为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开展了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评价认定工作,已评价认定37个“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

  第二,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1.07亿千瓦,拖拉机247.3万台,台均动力17.4千瓦,比“十二五”末增长17.6%,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8.2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2.3万台,增长20%,自走高效化发展方向明显,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到9.4万台,增长59%。花生收获机达到5.2万台,增长33.4%。林牧渔、农产品初加工等各业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新科技和新兴业态农机具出现爆发增长,谷物烘干机达到3260台,农用航空器达到4633台,分别增长174.6%和1019.5%。

  第三,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比“十二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6%和96.5%,花生、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8.3%和78.3%。农机作业服务由传统种植业向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等领域拓展,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3.8%、44.1%、32.9%、36.1%、37.3%。

  第四,农机服务主体发展壮大。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2.17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8733个,比“十二五”末增长31.3%。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高端高效农机产品研发,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步伐,加大先进农机推广应用力度,深入开展“两全两高”示范创建,不断提升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猪肉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广大消费者对去年以来高企的猪肉价格一直都很关心。那么请问,经过“十三五”发展,目前山东省生猪产业是什么状况?畜牧部门在促进生猪生产恢复、稳定生猪供应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2018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促发展,坚持应对当前与构建长远“两手抓、两手硬”,将生猪稳产保供纳入乡村产业振兴实绩考核,出台稳产保供奖惩办法,多部门联合开展督导检查。建立了全产业链政策体系,支持生猪良种补贴、规模场改扩建、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性保险、贷款贴息、粪污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等;将养殖辅助设施用地比例提高到20%、规模提高到50亩。开展常态化疫情排查,落实生猪屠宰“两项制度”,组织开展生猪非法调运百日打击、屠宰整治等五大行动,完成养殖场区风险评估,实施入场抽检,建立胶东半岛联防联控机制,4家企业率先通过国家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现场评估。生猪生产率先实现平稳回升,恢复势头持续向好。

  一是总体产能恢复快,据监测,目前山东省生猪存栏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预计,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同比增加约三成,供给保障进一步增强,猪肉价格总体将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二是规模养殖扩张快,据行业监测,截至11月份,全省1.1万家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加7.52%,连续10个月增长;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10.81%,连续9个月增长;年底新希望六和、牧原等20家龙头企业出栏可达1400万头,较去年翻番。三是管理水平提升快,积极推广使用机械化消毒、自动化分群、智能化巡检等现代装备,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养殖场户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意识、能力、水平快速提升。四是外调供应增长快,今年以来净调出生猪821万头,已达去年外调总量的2.3倍以上,继续为全国保供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尽管势头良好,我们也要看到,生猪生产恢复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仍然存在、成本价格等因素叠加的经营风险较大、产业创新转变升级不快、支撑保障条件手段较弱等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细抓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压紧压实目标责任。继续开展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强化明查暗访、引导督促,夯实党委政府、部门管理、市场主体三方责任。二是加快生猪恢复进程。推进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加快推进抵;加强包保服务,建立问题清单,逐一协调解决。三是严格防控非洲猪瘟。出台指导意见,强化监测、排查、检疫、监管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总结推广新希望六和等企业防控模式,从严从重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信息监测共享、会商研判,发布预警预报;引导养殖场户适时出栏、屠宰企业增加产量、投放库存。五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监管服务体系,率先实现生猪产业现代化。

  刚才,发布词中提到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山东省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情况?

  好的,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山东省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应该说,各类农业产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先行区,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缩影和展示窗口,在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注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大型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引领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设各类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00多个。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高标准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明确地理界限和一定区域范围、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载体。产业园的创建工作始于2017年,是资金扶持量比较大的项目,国家级的每个财政奖补1亿元,省级的每个财政奖补3000-5000万元不等。截至目前,山东省已累计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家,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2家,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持资金22.4亿元。同时,各市、县也在开展相应级别的产业园创建工作,全省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梯次推进”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启动于2018年,目的是通过壮大镇域范围内的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j9九游会产村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山东省已累计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9个,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6.2亿元。为扩大这类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群体集聚效应,今年山东省启动了省级层面的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工作,年内计划创建150家,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今年启动实施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业发展类项目,计划每个项目每年补助1亿元,连续补助3年。山东省烟台苹果、寿光蔬菜两个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其中,苹果产业集群布局在烟台的栖霞市、蓬莱市、招远市,威海的文登区、荣成市,蔬菜产业集群布局在潍坊的寿光市、青州市、安丘市、昌乐县、寒亭区及淄博市临淄区,力争经过三年连续投入和打造,推动这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提质增效,基本建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巩固和增强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当然,农业产业园区不止这些,鉴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各类农业产业园区的扶持引导和规范管理,努力提升园区建设质量和水平,更好发挥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近段时间,我们看到各类媒体陆续报道了山东省各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请问,当前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如何?“十三五”期间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山东省作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大省,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各级各有关部门从生产和监管两端发力,全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在“产”的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构建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相适应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目前,山东省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达到2600项,比“十二五”末增加近800项,基本满足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需求。突出标准示范引领,推动省部共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山东省,认定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09家。开发上线“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实现农业标准与生产需求的紧密衔接。二是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格投入品规范审批和事中事后管理,制定出台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日常监督管理办法。每年开展农资打假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堵疏结合,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约18万个次,查获假劣农资货值23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源头安全。

  在“管”的方面,一是持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目前,全省通过双认证的农产品检测机构达到131家,是“十二五”末的2.1倍,已形成以国家和省级科研机构为龙头,市县机构为骨干,社会第三方为补充的检测体系。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采取常规例行和监督抽查相结合,对发现的不合格样品,逐一追踪溯源,一查到底,及时排除风险隐患。2019年,省级抽检样品25626批次、检测项目104个,比2015年分别增加55%和79%。二是统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每年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农药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联合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专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通知》,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强化行刑衔接,坚决堵塞监管漏洞。“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系统共查办案件5000余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规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十三五”期间,我们还特别注重深化了三项措施。一是注重强化队伍建设,推动1000多个以上乡镇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省、市、县、乡四级监管机构,j9九游会包括村级协管员的监督队伍基本健全。二是注重创新工作举措,探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有效提升精准监管和长治长效。三是注重品牌带动,“三品一标”产品达到9270个,有效用标企业4207家,累计遴选推出60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企业产品品牌,好产品覆盖面越来越大。“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常抓不懈,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提问到此结束。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刘伟,联系电线。

咨询热线:400-023-4899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j9九游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