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899传真:400-023-4899
j9九游会盘点2020年食品安全十大事件
j9九游会2020年结束了,网络上大家形容2020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魔幻」,由于新冠病毒,我们经历了非常特殊的一年。
2020年也是食品卫生、食品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的一年,作为一个食品营养答主,我来为大家整理一下2020年发生过的重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事件,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审视自己的卫生习惯,预防未来再出现同类事件。
2020年初,新冠病毒让大家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在前期的病毒溯源工作中,初步怀疑与华南市场的野生动物有关,蝙蝠作为冠状病毒的可能源头之一,被各大媒体广泛科普。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发表讲话,认为病源可能来源于竹鼠、獾等野生动物。
虽然直至今天我们仍未清楚病毒究竟从何而来,但2月份时,国家为了安全起见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全网对食用蝙蝠以及野生动物的声讨也达到了高潮。
蝙蝠是否被冤枉我们暂不知晓,但野生动物确实不算一种安全的食物,野生动物有可能会传播一些危险的病毒和细菌以及人畜共患病,不管是出于环保,还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安全,都不建议大家非法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还是吃科学养殖、经过检疫的规模养殖动物比较安全。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起家庭聚餐中9人因食用酸汤子而中毒,后9人全部死亡。
「酸汤子」是一种传统的酵米面食物,本次事件中的酸汤子因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了微生物毒素「米酵菌酸」,这种毒素非常危险,致死率很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中网上信息出现两次误导,一是误以为引发中毒的元凶是黄曲霉素,后被证实为米酵菌酸;二是由于涉事酸汤子在冰箱冷冻了一年,大众和部分媒体误以为冷冻是这次事件中的危险因素,实际上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产生与冷冻无关,而是由于自身的发酵时间或室温存储时间过长。
这起事件让大众认识了「酵米面食品」的危险性,国家卫健委也发布提醒,呼吁大家不要制作和食用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食品。
2020年8月26日,广西东兴市万尾金滩海域,一艘装满榴莲的货船发生侧翻,海面漂浮着大量榴莲,事发后,相关部门到场处置,阻止居民捡拾榴莲,可许多居民不听劝阻,仍然拿走了不少榴莲。
然而事情的后续发展让人哭笑不得,26日至27日,食用这些榴莲的村民纷纷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腹痛、腹泻、呕吐,中毒者人数高达500多位,不过好在没有人出现生命危险。一时间网上开启了嘲讽模式,许多网友骂这些村民「活该」,同时网络上也开始猜测是什么导致了食物中毒。
后被证实这起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这种菌喜盐,是海水和海产品中的常见菌,也是沿海地区的常见致病菌。
这次事件提醒大家,捡来的/来路不明的/被生水污染过的食物不要乱吃,海产品一定要煮熟了吃,还有一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捡。
2020年6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夏季低风险地区防护指南,j9九游会指南中一条建议迅速登上热搜——「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飞溅污染。」
很多网友第一次听说这个操作,原来生肉不能这么洗,这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j9九游会其实这条规矩在食品安全中早就属于「常识」,不管有没有新冠,都不建议直接飞溅冲洗生肉,生肉容易被污染,上面可能存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容易随着飞溅而污染厨房各处。
2020年6月12日,北京市出现局部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4人均与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有直接关联。在随后的通报中,证实新发地40多个环境样本检测出阳性,新发地市场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这次事件把三文鱼推上了风口浪尖,网友纷纷猜测是三文鱼也可以感染并传播新冠病毒?还是三文鱼被沾染了新冠病毒?总之,三文鱼是不敢卖也不敢吃了,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商超纷纷下架三文鱼。
而实际上,检出阳性的只是三文鱼案板,没有证据表明活体三文鱼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就连新发地所有直接接触处理三文鱼的操作工人,也无一感染确诊。
不久之后,各地对三文鱼的下架也逐渐解除,但直至今天,大家对三文鱼的消费热情都没再提起来,j9九游会当然这也跟之后又出现的多起冷链生鲜带毒事件有关,现在大家知道,危险的确是有的,但并不应该针对三文鱼,而是所有的进口冷链食品。
继新发地三文鱼事件之后,全国发生多起冷链食品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以及接触冷链食品的工作人员出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北京、青岛、大连、天津均出现了相关疫情。
10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发布,这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总之,由于这些新闻,很多人不敢食用生鲜食品和冷链食品,其实,冷链食品并非不可食用,但要正确选购、处理。
每年的夏季是云南人吃野生菌的季节,2020年7月,云南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省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导致12人死亡。
而截至2020年8月1日,云南省累计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为2,网友们惊奇的发现:云南人吃野生菌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超新冠。
这也警告大家:不要采食任何不熟悉的野生菌,任何野生菌都不能凉拌,一定要完全做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当然,最稳妥的办法是不食用任何野生菌。
此事要从2019年说起,2019年7月至8月,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灭菌不彻底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扩散到药厂周边环境中,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间,陆续有多名学生以及周边居民感染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猪 3 种牲畜,j9九游会其中以羊型布鲁氏菌对人体的传播性最强,致病率最高。
这个病牧区人民比较熟悉,而非牧区的普通居民接触到它的机会不大,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事件,可能大多数人不会了解到布鲁氏菌病。
街头现挤羊奶,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奶才是新鲜好奶,甚至专门买来给孩子喝,谁知这一行为有可能染上布病,已有多起案例。
2020年11月,深圳市消委会检测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发现部分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j9九游会而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为750μg/kg。丙烯酰胺属于世卫组织划定的2A类致癌物,由此引发了网络上关于「薯片中致癌物超标」的讨论。
然而事实是,丙烯酰胺属于淀粉类食物经过高温烹饪必然会产生的一种物质,不仅在薯片中有,任何高温煎炸烘烤过的食物中都有它,比如油条、面包、咖啡、炸鸡等食品中都广泛存在丙烯酰胺,我们在生活中根本做不到完全避开所有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
欧盟对丙烯酰胺的所谓基准水平值,只是一项建议性指标而非强制执行指标,我国目前对丙烯酰胺没有任何规定。
的确应该注意少吃高温煎炸烘焙的食品,但仅就薯片而言,油盐过多的问题可能比丙烯酰胺更值得重视。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极强,会引起上吐下泻(急性肠胃炎)的病毒。各个年龄段,所有人,都容易被感染(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残障患者)。由于呕吐是诺如病毒胃肠炎最常见症状,所以该病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2020年各地通报的诺如病毒感染事件非常多,都集中在秋冬春寒冷季节,都爆发在学校——
2020年1月(1月1日零时至1月31日24时),广东梅州一学校发生一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发病391例,无死亡。
2020年10月7日,山西财经大学学生出现感染性腹泻,经疾控部门取样检测,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2020年10月21日,广西大化曦龙湾幼儿园有16名幼儿相继出现了呕吐、腹痛症状。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小孩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2020年10月29日,辽宁沈阳铁西区“发现未来幼儿园”出现多名幼儿呕吐腹泻症状,铁西区疾控中心对其中6名幼儿检测,最终确定为诺如病毒感染。
2020年11月14日,福建福州一学校30多名学生感染诺如病毒,学校停课。
2020年11月25日,四川一幼儿园50多名学生集体呕吐腹泻,确认感染诺如病毒。
2020年11月30日,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部分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学校立即进行排查。经当地疾控中心检测,有100名学生和16名教职员工感染诺如病毒。
现在起直到开春,仍处于诺如病毒高发季节,提醒大家除了防范新冠病毒,也要注意防范诺如病毒,日常生活卫生和食品卫生要做好。
好了以上就是我总结的2020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大家还对哪些事情印象深刻,可以在评论里提。
另外我发现这十大事件里除了丙烯酰胺,其他九大事件都与微生物相关,新冠病毒、诺如病毒、椰毒假单胞菌、布鲁氏菌、副溶血弧菌、野生菌……